Pinpoint,是由清华的研究生、教授及顶尖医院的医生共同发起、研发的手术导航机器人项目。公司以肺小结节的精准、安全、快速穿刺诊疗为切入点,实现早期肺癌诊疗,从而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。目前已经进行了动物实验,进入产品定型、申请创新医疗器械及注册阶段。公司由世界最大的硬件风险投资公司HAX投资背书,与强生、赛诺微达成商业合作,并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、协和医院进行科研合作。
商业模式的核心:
以大型三甲医院为标杆,逐渐渗透地方医院,赋能更多的二三线医能开展对应的手术。
PINPOINT最大的优势来自于两点,第一个是系统的配准算法不依赖于机械臂本身的精度,用低成本的机械臂对手术针的定位精度也不会产生影响,从而能够大大降低成本。
在整个参与手术的系统中,有包括CT机、CT图像、手术针、患者、机械臂、光学定位设备、光学标记物等7个坐标系,将手术针摆放到指定位置,就是一个求解上述各个坐标系之间变换关系的配准过程。
第二个是我们研发了自己的硬件,也就是机械臂的末端执行器,真正降低了对医生的需求,缩短了医生一半的手术时间。
行业发展现状情况:
肺癌已成为世界上癌症死因的第一杀手,中国又占了世界肺癌患者的1/3,近 30 年来,我国的肺癌的男、女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首位。而且经常听说的一件事就是肺癌一旦确诊就是晚期,就是因为有大量的早期肺癌患者,也就是常说的肺结节患者,没有被确诊,而这部分患者的数量大概在8000万人左右。
市场及效益分析:
肺部穿刺诊断和治疗的市场规模大概在每年120亿左右, 并且每年差不多以7%的增速在增长。产品通过整合国内一流的消融/活检设备,为医院提供不同场景的解决方案。
CEO/创始人:李先生,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微电子系。师从清华大学微电子系王志华教授,在研究生期间一直从事肺部穿刺机器人的科研与研发工作,在国际顶级会议上发表过多篇机器人相关文章,成功研发肺部穿刺机器人原型机,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。
技术总监/联合创始人:崔先生,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力学及医疗工程专业,获得硕士学位。在研究生期间一直从事颅脑动脉瘤病理及颅脑支架结构优化研究,并设计和执行动物实验。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,辅助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刘爱华教授执行临床实验。